首页 > 项目热议 > 新型房颤治疗
返回 >>

新型房颤治疗 重在强调器械与理念革新 ——访CIC大会主席、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黄德嘉教授

发布日期:2015-06-16收藏

医声网:第二届中国心血管创新论坛(CIC)将于2015年6月19日至21日在中国南京举办。大会特别设置了“新型房颤治疗”论坛。您认为“新型房颤治疗”的“新”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黄德嘉教授:导管消融作为房颤的常规治疗方法应用于临床已有十多年时间。在此期间,医疗器械的创新、消融理念的进步,推动了这项技术的稳步发展。目前,提高单次消融成功率、降低近期及远期并发症逐渐成为导管消融的主要目标。在此背景下,中国心血管创新论坛(CIC)-“新型房颤治疗”论坛将围绕房颤治疗器械和房颤治疗理念两方面的创新展开讨论。

举例来说:目前认为,对于阵发性房颤消融,在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环肺静脉前庭电隔离术是主流术式。但其单次消融的5年成功率在 50% 左右,二次消融成功率在80%左右。由于两次消融思路与方法均没有改变,就应该通过器械方面的努力,使单次消融达到二次消融的成功率。加上术中药物激发试验,消灭非肺静脉触发灶,努力使单次消融成功率达到85-90%。进一步提高单次消融成功率,对于医生来说,增强了治愈患者的信心;对于病人来说,获益大且花费大大减少。这正是我们应该努力的方向。因此,我们强调:房颤消融应达到透壁性、连续性的消融效果,消融径线完全覆盖整个肺静脉的前庭。

以往,器械、理念的局限造成了消融技术提升上的困难。目前,医疗器械的不断创新为消融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基础。如:压力感应导管的出现、可控鞘的使用、三维标测系统的完美发展促使左心房模型逼近真实解剖加上患者全麻,通过控制呼吸幅度,可使消融损伤达到稳定持久。因此,器械更新使环肺静脉消融永久隔离成为可能。

另一方面,对于持续性房颤,目前提倡简化的、精准的消融模式,避免泛化的任意性的消融。新近在新英格兰杂志发表的多中心临床研究及近五年来的多个单中心临床研究,均质疑了传统的碎裂电位消融和经验性的线性消融的结果。而今年JAMA上发表的DECAFF研究和几年来的磁共振现象,充分显示了左心房纤维化与房颤的关系。如何在肺静脉前庭隔离之后,显现左心房纤维化区域并加以消融,是目前器械研究和消融新理念的方向。目前,正努力设法使磁共振显示心房纤维化程度和范围的左心房模型输入并融合到三维标测系统,该方法可使精准化消融心房纤维化区域成为可能。或者,通过窦律下的电图标测,间接显示纤维化区域并加以消融,也是现阶段可以努力的方向。本次论坛邀请了众多专家,共同讨论如何提高消融成功率的话题。希望不同的消融理念能在本次论坛中碰撞出新的火花,进一步推进消融理念的创新。

器械和理念的不断进步与创新,将为房颤治疗带来新的契机。

 医声网:作为大会主席,您对CIC的办会理念如何看待?

黄德嘉教授:中国心血管创新论坛(CIC)是ICI在中国的独家战略合作伙伴。ICI——国际心脑血管系统应用及高科技生命科学技术创新大会,是基于心血管系统创新的重要国际会议大会,每年在以色列举办。通过参加ICI会议,我们了解到,国际上转化医学的理念正在蓬勃发展。而在中国,医生在将基础研究成果转化为临床实践应用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很多困难。包括:临床医生心血管医疗创意如何转化成临床解决方案?产品工程师如何将医疗科研成果转化成更有价值的医疗产品?投资者如何找到既有收益又具意义的投资项目?CIC正是本着这样的宗旨,邀请全国顶尖临床医生、产品工程师、投资者等积极参与,打造创新的平台,将患者的需求、医生的创意及理念通过该平台转化成产品和治疗手段,合作研究、合作开发、合作转化,从而帮助解决临床问题,造福患者。 

相信通过会议的举办,对国内心血管领域创新理念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和积极的促进作用。